應穀通坐在馬車裏,神色藏在陰影裏忽明忽暗。
身為閏朝的三軍大元帥,他其實並沒有太拿得出手的戰績,當然這也和沒有太多的大型戰役要打有關,畢竟這不是百年之前閏朝剛建立政權那會了。小的戰役倒是沒少打,每年都會和北羌起摩擦,不過兩邊都持比較曖昧的態度,從不會將戰事擴大。
應穀通如今已經年逾六十,正是耳順之年,現在看來也是滿頭的白發蒼蒼,隻是身上那股屬於軍人的剽悍之氣卻怎麽也掩飾不住。作為一名臣子他是成功的,國家和百姓並沒有受到太多戰亂的影響。再過不了幾年,他就可以功成身退,卸甲歸田,帶著數不盡的財富和名譽榮歸故裏,安度晚年。
但是心裏的躁動卻提醒著他——他並不甘心。因為作為一名軍人,更作為一名元帥,他是失敗的。他要的不是功成身退,不是財富名譽……而是名留青史,哪怕是自己戰死沙場,也奢望著留下身後名。
所以他需要一場戰役,一場能讓後人記住他的名字的一場戰役。
所以今天戚宗弼找到他時,他答應了那件事。
想到戚宗弼,馬車裏傳來一聲歎息,趕車的下人以為有事,側過頭來等待著吩咐,應穀通無聲的擺了擺手,下人便又回過頭去了。
其實戚宗弼的心思不難明白,應穀通在腦海裏細細回憶著這位當朝右相所說的每一句話。戰爭的最終目的還是和平,至於最終會勝還是會輸,應穀通不敢斷言。但這個極力主張著開戰,甚至幾乎已經是在明目張膽的在忤逆聖上的這個男人,不管這場戰爭的結果如何,他的結果卻是已經注定了的。
應穀通低垂著眼瞼,如果說自己是為了留名青史才答應的開戰,那戚宗弼又是為了什麽呢?想來想去,應穀通隻想到了一個再正常不過卻又很荒誕的理由——為了國家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