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是二月十四,周公廟有廟會。據說今年周公廟會高雅不俗,規模空前,沫兒早有耳聞,纏著婉娘拿了半個月的工錢,換了衣服,一大早便興衝衝拖著文清趕了去。
周公廟設在福承坊,是紀念周公姬旦的祠廟,亦稱元聖廟。它坐北朝南,正對著洛水的新中橋,橋邊便是有名的“謫仙樓”,附近楊柳依依,廟中蒼鬆翠柏,飛簷琉瓦,既不失繁華風流,又不失清淨雅致,常有文人秀士聚會吟詩,並有善男信女擺供上香,祈求保佑。而與它相鄰的便是教坊和太常寺,絲竹之聲不絕於耳,附近又有多家高檔青樓,更吸引了無數自詡風流之士流連盤桓。
但在廟會上繞了一圈,沫兒不禁小有失望。
原來這兒的廟會甚是與眾不同,擺賣雜物、食品的都被擠到了遠處臨近路邊的一隅,而廟前廟後,多是些文人雅士、錦衣美女,一個個步履優雅,明豔動人。旁邊隨處可見比賽詩文、競技書法、交流音律的,羽扇綸巾的青年才俊三三兩兩圍坐一起高談闊論,甚至有人爭論得麵紅耳赤;擺賣的東西不是毛筆紙張,便是絲竹樂器。石硯香墨、生宣熟宣、琵琶柳琴、古箏長笛等應有盡有,而沫兒想吃的羊肉串、涮牛肚、驢肉火燒等竟然沒有賣的。
兩人一向不肯好好學習,對這些東西一知半解,興趣索然。耐著性子聽了會兒不知哪家清倌彈奏的琵琶,又追著看了會兒幾個年輕書生賽詩,圍觀了賣古琴的夥計同一個男子吵架,便不知道看什麽了。
沫兒聳著鼻子聞了半日,發現空氣中除了脂粉香氣,確實嗅不到羊肉味兒,悻悻道:“這些人,都不吃飯的?一個廟會什麽零食都沒有,還叫什麽廟會,叫學堂好了。”
文清道:“我看來這個廟會上的都是些有才華的,可能人家不屑於吃這種街邊不雅吃食。不如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