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巳時初刻,三司會審如期而至,司刑太常伯李乾佑與禦史中丞、大理寺卿同列席位,坐在三人之後最上席的則是右肅機盧承慶。盧承慶年近耄耋,曆經高祖李淵、太祖李世民和天皇李治三朝,位同宰相,德高望重,深得天皇天後信任。在李弘不能繼續擔任調停人的情況下,他可謂是眾望所歸的人選。
三司長雖同朝為官,平素裏卻也不算關係密切,一陣略帶尷尬的寒暄過後,李乾佑命人將薛訥與高敏請上堂來,準備開始問案。
薛高兩人與堂外相見,插手互相行禮問好。衙門外圍觀百姓見到他二人,忙對同伴道:“上次就是他兩個,吵得好厲害,今日又有熱鬧看了……”
“我想那個小白臉贏,他比那黑臉的還俊!”
“嚇,他可是替那紅衣夜叉脫罪的。”
“天呐,怎的這般沒良心,那還是讓那黑臉小子贏了罷。”
在百姓嘈雜的議論聲中,薛高兩人各懷心思向衙廳走去,向幾位官員行禮後,分列兩側,等待傳喚嫌犯和人證。
未幾,樊寧在兩名官差的押送下上堂來。都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從前不懂,現下才終於明白,那種牽腸掛肚之感是多麽的刻骨銘心。但事情尚未了結,兩人皆不敢造次,相視一眼,便趕忙偏過頭,生怕旁人覺察出自己的異常。
庭上坐在偏左位置,負責主持推進審理過程的,乃是司刑少常伯袁公瑜,即那日太子李弘口中仗義執言的刑部副主司。其官階雖然在李乾佑之下,但才思敏捷,秉公持正,值得信賴。薛訥不由得佩服李弘安排得體,即便尚在東宮禁足,仍在竭盡所能助自己斷案。
見所有人皆就位,袁公瑜拍了拍驚堂木:“諸位同僚辛苦,此案及至今日,已遷延數月,七日前,太子殿下於此主持公斷,薛明府與高主事提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論斷。薛明府有物證,高主事則有人證,故而太子殿下要求今日重新論斷,務必人證物證契合齊全,切不可結冤案錯案,更不可放過一個歹人……薛明府、高主事,你兩個在我等之前調查此案,萬不可辜負二聖與太子殿下的期許,可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