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走出山洞,隱約還能聽到妙悟的喝罵聲。
假和尚翻譯道法,自己隻給了數十兩秘銀,因自覺慚愧,又走回山洞。出人意料的是,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妙悟早離開了山洞。
三寶自言自語道:“不知道何時還能見到那個怪和尚。”
石洞外麵一片漆黑,兩個時辰後才會破曉。三寶坐在山洞的石台上,望著幽幽火光,了無睡意。
百無聊賴下,他拿出一張暗黃色的紙卷,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數百行小字,正是妙悟翻譯的《九轉唯識經》。
三寶思忖道:妙悟和尚瘋瘋癲癲,時正時邪,不知他翻譯的道法是不是正確。假若假和尚胡寫一通,自己可危險了。
按照錯誤的道法修煉,不僅無益於修為的精進,稍有不慎還會全身氣脈錯亂,走火入魔。
當然這是三寶的猜測,假如佛門道法一字不差,自己不是坐擁寶山而無所建樹。
少年借著火光仔細瀏覽《九轉唯識經》的原文。整部道法的開篇是段五字真言:
五識相應意,有尋伺等三。
三摩地俱非,有心無心地。
聞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
這段真言深奧詭秘,三寶感覺如天書般難以明悟。
再往下念乃整部道法的總綱: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