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遵守的規則的數量,控製到一隻手可以數清楚不好嗎?
比如,“不在SNS上發布造謠中傷的內容”“不傷害他人的精神或身體”“不妨害他人學業”。隻要做到這三點,學校的環境難道不會變得比現在更有益於孩子們的快樂成長嗎?
而且,老師們也是很忙的。
每天既要上課,還要負責社團活動;既要指導學生的發展方向,還要進行日常學生指導……老師不得不向學生拋出一個又一個任務,學生則要接住老師拋出的這些任務。如果這一拋一接銜接順利,那麽老師和學生之間就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
剛剛入學時,無論哪個學生都會試圖努力去接,不管老師拋來的是怎樣的任務。然而,當飛來的任務已經多到無暇一一顧及的時候,他們也就放棄了想要全部接收的念頭了吧……
不僅如此,他們會放棄正麵麵對這些任務,說這個任務太無聊了,那個任務和自己無關,會用各種方便自己的借口來進行開脫。
這樣一來,包括那些非常重要的規則,也會漸漸失守。
我認為沒有必要的校規是什麽樣的?
從現在屏幕上打出來的這些條目來說,這個“關於服裝、頭發的規定”,就沒有必要。當今,多元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麵麵,居然還有相當多的學校還在執行這樣的規定。
頭發的顏色、裙子的長短、化妝。學生做了違反這些校規的事,會給誰帶來困擾呢?女生穿褲子不行嗎?而且,這個重瞼成形術,就做一個雙眼皮手術,值得讓老師放學後花好幾個小時批評嗎?
會影響到集體性嗎?
每個人的長相、體形、性格都不一樣,學習能力和運動能力也各不相同,難道現在還有人認為,所有人應該步調一致地做同樣的事情嗎?
一線教師應該比我更加了解,那些拒絕上學的孩子,並不都是因為受到校園欺淩。其中不少是因為不被大人理解,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不適應心理讓他們感覺無依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