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一年的元旦,雲汐市政府推出了一項惠民措施——由政府出資,興建溝渠,引泗水河水入農田灌溉。對於以種植業為經濟來源的土壩子村來說,這項政策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早年在這個村落,一到灌溉季節,用水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原先村民的做法是用抽水泵抽取溝塘之中的積水用來灌溉,但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大批的農田指望降雨留下的蓄水肯定不現實,為了保證產量,許多村民隻好以戶為單位,幾家相鄰的種植戶共同出資用水車拉水灌溉,這無疑增加了種植成本,對一些收入不高的村民來說,簡直是苦不堪言。可想而知,這項政府的惠民措施為村民們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多大的難題。
文件剛下到村裏,村委會的所有成員就坐在一起對條文做了細致的研究,最終政策的精神被村支書剖析出來,在村子的大喇叭裏滾動播放了三天。大致的內容就是說,政府出資興建的溝渠隻有一條貫穿整個村子的主渠,如果哪家的農田需要引流,現在就可以自己著手挖引流渠。
消息一出,村子裏便炸開了鍋。一月份,本身就不是農忙的季節,村裏的勞動力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挖渠,傻子心裏都清楚,在自己家的田邊留一條蓄水的溝渠,那將來地裏種植什麽都會方便許多。
一月四日,朝霞劈開了晨霧,一位身材健壯的中年男子正拿著鐵鍬在地頭忙活。粗布衣、防滑手套,這些是他幹活時的標配行頭。此時的他,正使勁地將鐵鍬插入有些鬆軟的土中。腳踩鍬麵,用力下蹬,滿滿一鍬黃土被甩在了田埂旁邊,他就像一個微型的挖掘機,一鍬一鍬地重複著之前的動作,沒過多久,麵前的土層就被挖到半人多深。
而就在這時,一位跟他年紀相仿的村民,正哼著小曲晃晃悠悠地走到他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