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

第四案 亡魂秘語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了,才會帶動人們的出行。有經濟學家曾說過:“源源不斷的人流,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搞活經濟,已是政府部門的頭等大事。如何建立便捷的交通網絡,成了每個地方政府都急需麵對的問題。“地鐵公交拉動內需,動車高鐵解決外求”,這是很多地方都達成的共識。於是乎,各種地方政策開始向這個思路傾斜,那些原本偏僻的小村莊,因為政府規劃,很快成了各種交通樞紐,隨之而起的房地產業更是同化了附近的鄉村——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新農村建築,成了許多地方的新亮點。

居仁社區,可以說是雲汐市最大規模的鄉村回遷聚集區。社區分三期建設,一期為高層住宅,負責安置高鐵南站的回遷居民;二期為多層樓房,主要安置雙港機場的拆遷戶;三期為獨棟洋樓,安置的多為拆遷麵積較大的原住民。起初,雲汐市政府是想把這裏打造成類似於小崗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但無情的現實讓當初的決策者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麽叫“窮山惡水出刁民”。

承建方原先的計劃是要引進正規化的物業管理模式對社區進行管理,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偌大的社區,竟無一人願交每月20元的物業管理費,不管是哪個公司,都不可能做賠本買賣,經過幾番博弈,最終沒有一家物業願意入駐居仁社區。從那以後,社區開始逐步進入“散養模式”,社區的管理還是沿用“村主任一言堂”的製度。

居仁社區的居民,大多數都沒接受過什麽正規教育,村裏人的陋習並未因居住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在往常農閑時,幾乎家家都養些雞鴨鵝賺點兒外快,如今搬進了社區,很多人依舊我行我素。沒了正規化的管理,居仁社區前後僅用了半年,就成了家禽的天堂。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後,地方政府使出了渾身解數,可多次整治,效果依舊不容樂觀。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