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

第一案 嗜血賭局1

老賈今年五十有六,按理說到了他這個年紀早該退居二線,喝喝茶、看看報,過清閑日子。可作為尖刀連退伍的特種兵,蜷在辦公室裏混吃等死,絕對不是他的性格。

放眼整個雲汐市公安局,像他這把年紀還帶著探組搞案件的真不多見。畢竟要撐起刑警這個稱號,除了不屈的拚搏精神,強健的體魄也是一條硬杠杠。

刑警支隊的走廊上掛著三幅牌匾,分別寫著:“能打”“能追”“能熬”。可以說,這六個字是對刑警生活最簡單粗暴的概括。老賈整天自詡不輸給任何年輕人,可話說出去還沒多久,他便打了自己的嘴巴子。

就在一年前,刑警隊新進了一批警校畢業生,清一色的“95後”。按照上級指示,老賈探組也領回一個1996年的小屁孩兒。老賈平時有瀏覽手機新聞的習慣,互聯網上對這些在蜜罐中長大的“95後”可沒少詆毀,什麽腦殘追星、過度啃老,幾乎成了“95後”的代名詞。老賈看著這位比自己兒子還小10歲的小屁孩兒,心裏總有一個“這娃是否真能當刑警”的疑問。

小屁孩兒名叫師國基。在刑警隊有個傳統,為了防止被嫌疑人報複陷害,偵查員在外辦案,彼此稱呼從不用全名,大多都在姓氏前加個“小”或“老”組成代號。按照規矩,初來乍到的師國基在探組的代號就是“小師”。

可誰也沒承想,這個起先被所有組員都不看好的小屁孩兒,竟然在一年後令所有人刮目相看,就連作為探長的老賈見了他,都不得不尊稱一聲“小老師”。

代號的轉變,還要從一起久偵未破的命案積案說起。早些年,由於技術落後、設備不精等諸多主客觀原因,並不是所有命案都可以偵破。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各個地級市每年都要開展命案積案的偵破工作。這些命案積案會重新分配給有經驗的刑偵探組。老賈探組作為刑警隊的“頭三響”,分到手的案件,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