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蘇亮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要說他家“貧”到什麽程度,舉一件事來說明:蘇亮打記事起到離開家鄉,就不知道什麽叫“買菜”,基本是地裏有啥就吃啥,地裏沒有山裏挖,城裏人稀罕的山筍、野菜、稻田魚,蘇亮早就吃得聽到名字就想吐。用他的話說:“除非有人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否則我情願吃土也不願再見到這些山野貨。”
2012年,16歲的蘇亮拿到了派出所郵寄來的身份證,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他隻能和村裏同齡的夥伴一樣,把最寶貴的青春奉獻在大城市的水泥磚瓦之上。
工地的工頭是鄰村的阿叔,村子裏的所有務工者都是經他介紹,阿叔的口碑在村裏是無可非議的,別的不敢說,最起碼跟他出來的人,從來不知道什麽叫“欠薪”。對蘇亮這些農村娃來說,有錢就等於有了和大城市溝通的橋梁,每每下工之時,泡網吧便成了他們主要的休閑方式。
蘇亮的家境在眾多工友中算是下下等,家中的弟弟還等著他每月寄回的錢上學,所以他很節儉。可對於新鮮事物,他又放不下獵奇的心態,於是他給自己定了個規矩,每周選一個最閑的晚上,包夜上網,這樣既可以把費用降到最低,又能保證自己不和社會脫節。因為經濟拮據,蘇亮就算是泡網吧也不會把時間和金錢都用在娛樂上。扒著電腦尋求改變命運的方法,成了他每周必做的一件事。他有一個黑色筆記本,隻要在網上看到可能行得通的“致富經”,他都會無比興奮地一一記錄,接著再反複琢磨是否可行。寫了畫,畫了寫,如此重複,蘇亮3年用掉了十幾個筆記本。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把“致富”琢磨到極致的蘇亮,多多少少也抓住了一點兒致富的尾巴。蘇亮平時雖然很節儉,但他卻是眾多工友中最早買蘋果手機的人,在別人看來,他就是在顯擺,可別人哪裏會想到,大家都在搬磚,蘇亮卻因為這部手機成了一個“網紅”。而身份的轉變,完全得益於網頁上彈出的直播對話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