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終場

第六案 古樹冤魂1

“鏟墳頭”這門靠死人吃飯的手藝,對很多人來說相當陌生。要想了解這一行當,還要從土葬開始說起。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不光帝王將相愛修陵墓,就連鄉村百姓對此都頗為講究。按照土葬的禮法,逝者西去,停屍3天擇厚土下葬,棺槨掩埋後,孝子賢孫要從“頭七”開始,每隔7天給墳地修土,直至“五七”墳包成形。“五七”也是整個葬禮的完結日期,到了這天,除了要將墳包堆起踩實之外,還有一道極為重要的程序——上墳頭。至於墳包頂端為何要放置墳頭,已無從考究。主流學派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風水學說,由於墳頭為倒錐造型,有利於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超度亡魂,所以隻要是土葬,一般都會放置墳頭。第二種是建築學說,所謂“入土為安”,既然入了土,地麵就應當有個標誌,以便後人可以找到這個地方祭奠緬懷。如果墳包上不上墳頭,久而久之,很容易讓人以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土堆,所以墳頭還有地標的作用。但不管基於哪一點,墳頭都是整個葬禮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懂行的人都知道,鏟墳頭絕對不是用泥巴簡簡單單捏一個就完事,其中講究頗多。以死者年紀為例,年幼者去世,魂魄不穩,墳頭要雕成八卦狀,以防死後魂飛魄散;以死亡原因為例,死於非命者,怨氣大,要在製作墳頭時混入朱砂避免屍變;以死者人數為例,單人下葬取一,普通合葬選二,特殊合葬(配陰婚),則要視情況鏟多個墳頭擺成陣法。不過隨著火葬製度的施行,老式的土墳逐漸被正規墓地取代,講究封建迷信者也寥寥無幾。在多方麵因素的刺激下,從事“鏟墳頭”行當的人,已經屈指可數。

少歸少,但不代表沒有。生活在雲汐市仙槐村的高錢坤就一直吃這碗飯。指著“鏟墳頭”的手藝,如今的他已混得有車有房。用他的話來說:“我幹的這行,要麽三年不開張,要麽開張吃三年。”有人納悶兒了,如此偏門的行業,為何會給他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想知道答案,還要從仙槐村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