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思琪拿起激光筆,對著屏幕上顯出的字跡介紹起來。
“0617係列殺人案,一共發案三起,按照時間順序,咱們先從第二起,也是最先被發現的這起開始介紹。”
“2004年9月6日晚23時許,一名叫呂月的女子在AH省冰安江市通達小區7號樓3單元樓門前被人殺害,死者頸部有兩道勒痕,為機械性窒息[1]死亡,作案工具,推測是鋼絲繩。凶手殺完人後,在地麵上留下了‘0617’的字樣。”
莫思琪手裏的激光筆搖晃了一下,投影上的畫麵隨之更換為新的案發現場。
“時隔三個月之後,也就是同年12月15日晚21時許,被害人李紅然在HB省洪宇市劉橋區炮樓站被人殺害,頸部也有兩道勒痕,死於機械性窒息。其被害的地點,同樣留下了‘0617’的字樣。”
眾人屏息凝神,看向隨案情變動的投影畫麵。莫思琪原本溫柔的聲音在描述罪案時似乎也帶上了一種冷冽的氣息。
“由於兩起案件發生在兩個省市,相隔近700公裏,且那時辦案條件落後,信息不暢,所以這兩起案件,並沒有被串並偵查。之後刑偵局在梳理懸案的過程中,兩起案件才首次並案。為了確保沒有疏漏,刑偵局再次以作案手段為前提,在海量案件中,又發現一起類似懸案。”
說著,投影畫麵中出現了新的受害者。
“這起案件發生在SX省古明市郊區花街巷南端,被害人名叫王沐,屍體是在2004年6月2日晚23時許被路人發現的。死者頸部有兩道勒痕,死於機械性窒息。”
“如何確定該起案件與前兩起有關?”展峰問。
“2004年數碼相機沒有普及,多數地市公安局拍攝現場時使用的還是膠卷相機,所以衝洗出的照片分辨率很低。負責梳理懸案的警官,感覺本案與前兩起相似度較大,就對現場照片進行了翻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