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峰之前提出的三個難題,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解決。
作為最年輕的高級情報分析專員,嬴亮的任務是捋清楚三名死者的關係。可案件橫跨三省,時隔十五年,又相互獨立存在。在沒串並前,這個問題就沒有得到過足夠的重視。
卷宗內沒有記錄,他也隻能把三人的信息導入係統進行檢索。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王沐、呂月、李紅然的生活軌跡,基本上就是三條平行線,沒有任何交集,也沒發現彼此有過來往,這讓嬴亮格外地頭疼。
情報分析最大的弊端在於,很多地方建庫較晚,信息不全,2000年以前,還多以紙質為載體。物理上的信息阻隔,是情報分析永遠跨不過去的鴻溝。
嬴亮鬱悶到揪頭發的時候,專案中心痕跡檢驗室內,展峰卻取出了三名死者的遺物。
按命案現場勘查程序,受害人被殺時所穿的衣物、佩戴的首飾等,都要作為原始物證保留下來。要是遇到疑難案件,勘查人員還會盡量多地收集與死者相關的物品,比如說服裝、化妝品、裝飾品等。
以上林林總總,都被展峰一件件整齊細致地排列在麵前。他很清楚,這些暫時關聯不到案件的提取物,或許會提供讓人意料不到的信息。
以服裝為例:伏案工作者袖口磨損較明顯,而廚師的衣服上會沾染洗不掉的油漬。通過觀察服裝特征、配飾特征、妝容特征,可以幫助警方了解被害人的生活習性。倘若受害人平時穿著很樸素,而案發當天卻精心打扮,出現這種反差,就有可能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因此,隻有對被害人有全麵的認識,才可能為疑難案件另辟蹊徑。而當年,負責“0617”係列殺人案的技術員,也同樣嚴格遵守了這個提取程序。
一天時間很快過去,總算有些眉目的展峰,把嬴亮叫進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