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深夜,位於市郊的德馨茶樓依舊燈火通明。門口候車的出租車司機,把唯一一條用來進出的水泥小道圍堵得水泄不通。大廳內的木質舞台上,一位民間藝人正在表演京東大鼓《羅成算卦》,台下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嗑著瓜子、品著大碗茶,聽得津津有味。
茶樓老板名叫劉天昊,眼下已是年過花甲,因為性格凶狠好鬥,年輕時被人戳瞎了右眼,後得了一個“獨眼”的綽號。德馨茶樓是他從父輩手中接掌,通體木質結構,真正的百年老店。
茶館分三層,一樓為戲台,供客人品茶看戲。二樓為包間,正對戲台,視線開闊,早前用來接待達官貴人,現如今則成了男女青年幽會的最佳場所,雖然包間的最低消費水漲船高,可這裏仍舊是一屋難求。三層是客房,始建之初是給江湖藝人歇腳之用,並不對外營業。獨眼接手後,規矩保留至今,隻要前來的客人,能對上幾句春點就可上三樓議事,其他閑雜人等一律不給入內。
茶館每天都會網羅江湖藝人在這裏獻藝,相聲、評書、大鼓、木偶戲、皮影之類,隻要有人捧,德馨樓會毫不吝嗇地給藝人提供平台。早年,茶館、戲園那都是江湖藝人最為密集的地方,就好比現如今的明星劇院,能張羅這種場所的,無一不是江湖中人。
獨眼的祖輩出生柳門,從事的是曲藝、戲曲行當。漂泊大半輩子才積攢了德馨樓這份家業。到了獨眼這一代,依舊把江湖規矩奉為做人之根本,可獨眼的下一代,幾乎沒人再關心什麽規矩、章法了。
往前推個十年,德馨樓的生意用慘不忍睹形容也不為過。要不是父親臨終前有過交代,獨眼真想舍掉這份家業幹點別的。從蝕本經營到盆滿缽溢,獨眼萬分感激一個團體——德雲社。可以說,是這個相聲團體讓全國的年輕人重新接受傳統藝術。那些十年前等米下鍋的名角兒、名腕兒,如今又在德馨樓找回了當年的風采。戲台上的藝人通常隻有上台鍾,並無下台點,要是觀眾捧,老藝人可以返場十餘次。獨眼喜歡熱鬧,隻要觀眾不散,後廚的茶壺會始終冒著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