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萬裏,慵懶的陽光和清風令氣候格外舒爽怡人,在生機蓬勃的季節,萬物複蘇,教堂兩邊栽種的植被也發出了嫩芽。
蘇周踏著毛石磚所砌的階梯,穿過一個自行車的停放點,朝教堂莊嚴的大門走去。蘇周的腿很長,走起路來顯得很輕鬆,在這座肅穆的仿歌特建築前,顯得不怎麽搭調。
教堂大門看起來很重,可輕輕一推門就開了,不知道是它的鉸鏈實在太好,還是木門用的材質太過廉價。
今天不是禮拜日,教堂內鴉雀無聲。進門處放著一隻透明的募捐箱,裏麵放滿了大麵值的紙鈔,如此強大的暗示想視而不見都辦不到,淨化心靈也必須依附於金錢之上。
從教堂的內部裝修來看,它建造的日子並不長,可部分牆麵已經出現了裂縫。關上門,刺鼻的甲醛味差點嗆出蘇周的眼淚。在層層剝皮下放的承包方式下,施工方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荷包塌不塌,而不去考慮工程會不會塌。好在上海不會有大地震來考驗文件上所謂的抗震級別。
更可笑的是,這座哥特式教堂的內部裝修采用了現代風格,與印象中的西方教堂相去甚遠,就如傳入中國的基督教一樣,教堂也受到了人為的曲解。
寬敞的教堂大廳布局與電影院相仿,十幾排橡木座位全都麵向正中央的十字架,由於今天並非禮拜日,所以座位上空無一人。
正倍受折磨的耶穌把頭歪向一邊,他也不忍再多看一眼人們為他建造的這所教堂。十字架下是一個齊腰高,用來擺放經書的發言台。
座位右側隔出了兩間小小的懺悔室,蘇周徑直走進了狹小的房間,在一麵被鐵絲網罩住的小窗戶前坐下。他拉了拉掛鈴,一位神父的身影很快出現在了窗戶另一邊的房間裏。
他們彼此看不見對方的臉,卻要進行一番心靈深處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