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木強巴一行先飛往基多。由於四人都不會說西班牙語,好不容易在基多找了名懂英文又願意跟隨他們出行的當地人做翻譯,叫克薩。克薩是印歐混血兒,在一家中學教英語,收入並不高,所以對卓木強巴他們開出的條件很動心。而卓木強巴他們找到克薩的原因是因為克薩除西班牙語外還精通五種當地方言,而且他曾有過三次替國外探險者做翻譯的經驗,但是給中國人做翻譯,還是第一次。問題是他對英語的掌握水平一般,甚至不如張立說得流利,有時翻譯起來顯得力不從心。他長著一張圓蘋果般的臉,笑起來皮光麵紅,一點兒也不像走過了四十六個年頭的中年人。他說話的時候愛晃動那標準的橢圓形頭顱,嘴巴寬大而下巴短窄,加上胖乎乎的臉蛋,看上去像一個可愛的人偶。當他和卓木強巴站在一起時,更顯得矮胖,雖然隻穿了短袖衣褲,但卓木強巴看著他就忍不住想起在可可西裏那名裹得像粽子似的老肖同誌。由於厄國的海關和航空安檢嚴格得不尋常,他們的大部分設備儀器隻能留在國內,到了基多,他們準備選購些稱手的工具。卓木強巴給克薩開了張清單,讓他帶著他們去買。克薩一看就驚呆了,那清單上密密麻麻,列了不下百種物品,分類之詳細,令人咂舌。
克薩帶領他們買了些普通生活用品,告訴他們,更多的工具類物品,到了普圖馬約反而更好買。那裏是邊界港口,而且在密林深處,許多當地居民都有在叢林裏必備的工具,諸如叢林獵刀、弓弩、安全繩、折疊鍬,如果有門路,還可以搞到雙筒獵槍那類武器。
從基多搭乘八個多小時班車才到普圖馬約。這裏並不像他們想象中那樣叢林密布,而是與別的地方相差無幾,灰色的磚瓦房,灰白的馬路,隻是稍微簡陋了些,估計和中國八十年代初期的普通縣城建築相仿。看見卓木強巴他們露出失望的神色,克薩解釋道:“城市在發展,雨林大片地被砍伐了,用車拖到很遠的地方加工並出口。以前這裏根本沒有路,完全靠獨木舟在叢林中探尋前進。可是自從哥倫比亞的普圖馬約發現大片油田之後,政府也開始在附近尋找可開采的石油資源,路修通了,大量的車湧進來,當地居民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都在轉變著。現在僅是這些港口小鎮發展起來,離小鎮不足十公裏就可以回到以前的叢林時代,但再過幾十年,那些叢林恐怕也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