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四年九月,這是一個陰天。
汴京城顯得沉默而倦怠。它作為大宋的皇都,為百姓撐起了一柄華貴的傘。人們抬頭望去,隻會望到畫著花鳥的安靜天空,卻不知烏雲即來,暴雨將至。突然一道驚雷閃過,人們才驚覺大事不妙,開始快速地跑動起來,湧入了城南潘樓街的一家茶館中避雨。
對於茶館,這是賺錢的好時機。坐在角落的說書人清清嗓子,故事便要開場了。
清晨的茶館擠滿了男女老少,連走廊都擠得水泄不通。兩個武夫打扮的人悄悄進了門,從人群中扒開一條路,艱難地走到屏風後麵坐下。一位是絡腮胡子大漢,麵目威嚴,像極了門神鍾馗;另一位顯得有些瘦弱,是個斯文的年輕人。
二人麵對麵坐著,都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年輕人皺著眉頭,抬手倒茶:“頭兒,還好我們提前訂了位子。你說這……”
“你聽。”大漢做了個“噓”的手勢。卻聽見喧鬧的茶館忽然安靜下來了。說書人落座,清了清嗓子,聲音朗朗:
明月上柳梢
隻見青影飄
不見人
亦非妖
日出之時
雲散煙消
今日說誰
青衣奇盜
隨著撫尺“啪”地一落,茶館裏頓時響起潮水般的掌聲。大漢和年輕人臉色鐵青,沒有吭聲。待安靜下來,說書人亮起了嗓子:
上回書說到,青衣奇盜夜探齊州府衙,竟將通知書信送至公堂桌案上,約定後日戌時來取青銅鼎。那字跡飄若遊雲,矯若驚龍,像極了王羲之的真跡。齊州府尹氣得暴跳如雷,一拍桌案:“這奸賊,當府衙是集市?豈容他說來便來,說走便走!”於是下了狠心,直接將書信送至汴京城大理寺,並請求朝廷派遣四百精兵圍捕大盜,以烏紗作保,誓要把青衣奇盜捉拿歸案!
茶客們聽及此,傳來一陣噓聲。年輕武夫“當啷”一聲放下手中茶杯,怒道:“這也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