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波幸存者加起來,掩體內的幸存者已經超過兩百人。
但經過陳宇的詳細了解,這處人防掩體內部設施齊全,設施建造更是合理,完全可以自成一處,隔絕外部環境的小型社會。
可以承載的合理人員數量,也達到千人級別。
因而,哪怕是大樓內的五百名幸存者,一起進入這處人防掩體生活,在充足物資儲備下,人防掩體完全可以獨立運行生活下去。
陳宇親自檢查了掩體內的物資儲備,是標準的千人級別儲備量。
物資堆滿了數個隔離倉庫,儲備量達到三個月之久。
這個發現讓陳宇著實意外了一下,同時也是高興。
按照這個配置,省一點,一千人左右,足夠生活四個月。
極限情況下,人防掩體足以承載,五千人一個月的高烈度避難,合理控製下不會崩潰。
當然,在陳宇的規劃中。
這處人防掩體,也不會遇到這種極限情況。
這裏在撤離幸存者後,隻會作為一個進攻基地使用。
作為以後陳宇以後收複福城,建立福城基地市的前進基地,深埋在福城市中心,為最終的收複戰做出貢獻。
尤其是陳宇在人防掩體中,了解到——
由於福城此前一直是對抗,一海之隔分離勢力的前沿,因而福城的地下,一直都有建設和維護龐大的人防工事。
這處代號‘3’的人防掩體,隻是福城的人防工事群之一。
根據陳宇從人防掩體中的,一個資料儲備室找到的資料,像這樣大小的人防掩體足有五個之多,甚至還有數個規劃中的,萬人級別以上的超大人防掩體。
資料顯示,這些掩體並不是彼此隔離,還有隱秘的地下通道鏈接。
一旦全部啟用,這些人防工事就會在地下,形成一套完備的生活圈,成為一個深埋地下的掩體城市。
不單單是這幾處,龐大的民用避難人防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