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語密碼

第二十八章 孔壁論語

離開彘縣後,司馬遷和衛真沿著汾水,一路南下。

由於心裏記掛著妻子,又怕官事積壓,所以一路趕得很急。

到河津時,汾水匯入黃河,司馬遷在岸邊駐馬眺望,隻見河水浩茫、波浪翻湧,不由得默默念起帛書上那兩句“九河枯,日華熄;九江湧,天地黯”,心中也空空茫茫,一片悲涼。

衛真在一旁察覺,便說些高興話來打岔,拉雜說了一陣,他忽然猜道:“既然‘九河’指地名,又暗含河間獻王,那麽‘九江’說的也應該是一個地名、一個人,會不會是九江郡?不過九江郡什麽人會和《論語》有關呢?”

司馬遷被他提醒,猛地想起一人:淮南王劉安!

劉安是漢高祖之孫,封國在九江,號淮南國,劉安為淮南王。他不愛遊獵享樂,隻好彈琴讀書、著文立說。[1]

司馬遷想:“九江湧,天地黯”恐怕指的正是淮南王劉安,也唯有劉安才能和劉德相提並論。

當年,河間王劉德和淮南王劉安,一北一南,雙星輝映。二人都禮賢下士、大興文學,門下文士薈萃、學者雲集。不過劉德崇仰儒學,劉安則信奉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依從自然之道。

不過,二十多年前,劉安卻因謀反,畏罪自殺。淮南國被除,恢複為九江郡。

衛真問道:“不知道劉德和劉安當年有沒有來往?”

司馬遷道:“兩人一個崇儒學,一個尊道家,誌趣有所不同。”

衛真道:“尊儒未必就不讀道經,尊道也未必不讀儒經。兩個人都愛收藏古書,我猜應該會互通有無。就算他們不來往,兩家門客學者也應該會有相識相交的。”

司馬遷點點頭:“兩人年紀相仿,劉德比劉安早亡八年。比起其他諸王,這兩位迥然超逸,當會有相惜之意。”

衛真又問:“劉安當年謀反一案是誰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