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與搬炮彈的實質就是,機動!出力!那麽外骨骼的最大特點同樣是機動!出力!換言之,速度!力量!
沈如鬆從後進入了外骨骼,隨後解除了外骨骼的剛性約束,將它鬆弛開。緊繃的各部件自然落下。
再打開支撐護箍,在手腳、胸腹處共有九個綁縛帶。外骨骼除了後心處是整體鍛造的核心動力包,其餘都是類似載具懸掛係統的液壓杆。在這樣的裸配裝狀態下,看起來就是人的身體各處有鏈條捆住,然後背了個可以卸下的鐵質行軍包。
動力包啟動,沈如鬆原地踏步活動了下這具外骨骼,使用外骨骼左臂的操作麵板開始係統自檢,確認運轉良好、出力正常。再進行下一步,從“裸配裝”到“輕著裝”。
沈如鬆戴上戰術手套,把鋼拳護條嵌到外骨骼手腕處,這樣,他就又戴了一雙鏤空的鋼手套,但這雙“鋼手套”的每個指套裏都是精巧的傳動裝置,綁縛鋼條內也是如此,天知道在這麽窄的空間裏,工程師如何設計出這樣簡潔高效的裝置。
正如它的型號,ZWZ-81。“鳳凰”式外骨骼設計於1981年,是聯盟第一代外骨骼,盡管其電氣化水平不高,但勝在造價相對低廉、堅固耐用,對於現在冶金工業發展進入瓶頸期、資源緊張的聯盟來說,沒有比“鳳凰”更適合大規模列裝的外骨骼版本,至於第二代“虎蛟、”第三代“窮奇”等信息化集成外骨骼,需要大量消耗鉻、鉬、鈦、金等貴金屬,隻能在諸如“小白龍”、“甲子”這樣的軍區特戰部隊中普及。
所以“鳳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繼續服役。它采用“戊-703/150”式微型渦輪機。其滿負荷運行時可達到2200瓦,不對等換算後,大概為2hp(馬力)的單位功率。雖然比起專業工程兵使用的“夔牛”型工程外骨骼的標準出力低得多,但“鳳凰”具有爆發出力,即過載狀態下,出力翻倍,能與變異獸中力量最強的偉鬣熊較力,並絲毫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