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花湖站,丁4022號列車“哐當哐當”地行駛到次日傍晚。在一整個白天,接近八百公裏的路途中,除了經過兵站,放下休探親假結束的人員,便再沒歇過。
夜幕落下時,列車正好趕到了望奎基地,也就意味著列車越過了聯盟境內最遼闊的原始森林。以望奎基地為界,從這兒起便歸於東部軍區管轄。若是放在戰前的地理劃分中,穿望奎市而過、將其一分為二的海蘭江則天然是合惠省與陵海省的分界線。
聯盟的前身乃是天海帝國,從旗幟上就能讀出現代聯盟對於天海帝國的認知。
聯盟的紫旗由金線進行橫向三等分,而四顆紫星分布於東南西北,拱衛著正中央的兩顆白星。紫旗意味著聯盟的法理傳承延續了以紫色為象征的天海帝國,三等分則標誌聯盟是天海帝國三千年偉業的繼承者而非外國所認為的顛覆者。東南西北的四顆紫星分別代表著四個加盟共和國。由於戰前聯盟首都設於南方,旗幟中央隻有一顆白星,在複興曆第67年,即正式宣布開始地表重建那天起,旗幟中央便成了兩顆白星。象征著神聖的龍山與光輝的首都。
在天海第一、第二帝國時代,東北部的淩海王國將海蘭江中遊咽喉的望奎府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爭奪了長達千年之久。在天海第二帝國末期,淩海王國被徹底打垮,“淩海”被寧皇帝改為“陵海”,而望奎也割出新設的陵海道,置入合惠東道,之後的行政區劃也繼承了這一傳統,省的萬一有哪天陵海道忽然造反,也無法第一時間控製西麵的交通要道。
千百年恍然而逝,聯盟在戰後重設軍區製時,考慮到核大戰令海蘭江改道,不再從望奎直通昌都,望奎的門戶意義大減。於是望奎被最高統帥部交給了東部軍區,算是某種意義上圓了陵海人千百年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