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語戮

楔子

左漢立在《富春山居圖》真跡前,聽著慕名而來的遊客一驚一乍的讚歎。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紙本,元人黃公望所作。此畫前半卷《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則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著大量故宮文物,被國民黨一並運至台灣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2017年下半年,坐標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展出了另一幅傳世名畫《千裏江山圖》,導致原本不大的武英殿每日堵得水泄不通。諷刺的是,看客99.9%是為了來和名畫合影然後發朋友圈的。真正搞藝術的人,要麽隻能在人群裏拉長脖子伸出腦袋瞄兩眼,要麽索性在家看高仿。

《千裏江山圖》的成功讓其他手握傳世丹青的博物館蠢蠢欲動。浙江省博物館是第一個坐不住的,馬上策劃了《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全國巡展。上個月,此畫來到前覃省省會餘東市,一時轟動全省。

“我說這藝術啊,真是越來越賤了。隻要知道‘筆墨’‘線條’‘氣韻’,再用‘高妙’‘樸拙’‘生動’之類的形容詞隨意排列組合,人人都是著名評論家。”被聒噪的遊客擠變形的曹檳在左漢耳邊嘟噥。

“這叫普及藝術。”左漢道。

“藝術已經普及到長著舌頭就能瞎說了。”前覃省美院國畫專業碩士、“院級思想道德標兵”曹檳道,“這和睡個失足女,把人體部位和形容詞一組合有啥區別?‘胸大’‘腿細’‘姿態矯若遊龍’。”

前不久剛在網上聲援過女權運動的左漢,對著道德標兵白眼翻到腳後跟。

標兵也不是沒眼力見兒,又搖頭晃腦道:“不過這大癡的筆墨,確實了不得。”

“大癡的筆墨,自然可謂無上神品。但畫筆墨者為小,畫氣韻者為大,”左漢右手摸摸下巴,盯著畫上潤朗綿長的線條,“大癡《寫山水訣》說:‘李成畫坡腳,須要數層,取其濕厚。米元章論李光丞有後代兒孫昌盛,果出為官者最多。畫亦有風水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