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是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係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淩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後,於當日死去。
1927年4月,日本田中義一上台後,向張作霖強索鐵路權,逼張解決所謂"滿蒙懸案",從而激起了東北人民的反日怒潮。9月4日沈陽兩萬人示威遊行,高呼"打倒田中內閣"。在全國反帝浪潮的衝擊下,以及張作霖本人的民族意識,奉係政府未能滿足日本在"滿蒙"築路、開礦、設廠、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並有所抵製,這為日本內閣所不能容忍,日本關東軍則斷定東北人民的反日遊行係張作霖煽動所致,對他恨之入骨。
1928年4月5日,蔣介石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在徐州誓師,對以張作霖為首的北方舊軍閥舉行"第二次北伐"。4月9日,第一集團軍發起全線進攻。4月30日,各路國民軍對濟南發起總攻。這天夜晚,張宗昌率殘部棄城北逃。5月下旬,國民軍已逼近京津地區。盤踞北京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見大勢已去,在6月2日發出"出關通電",宣布退出北京回東北。
這次張作霖回東北,日本提出了最後通牒,脅迫他同意日本的要求,張作霖卻仗著自己手裏還有幾十萬軍隊,不肯鬆口。於是,日本關東軍決定在張作霖回東北的路上除掉這個眼中釘。
當國民軍迫近京、津之時,日本"惟恐戰亂波及滿洲",一麵增兵青島,威脅南軍北進;一麵按其"東方會議"的決策,對張作霖施加壓力,迫張及早離京。1928年5月18日,日本對交戰雙方發出警告,聲稱:"動亂行將波及京、津地方,而滿洲地方亦有蒙其影響之虞。夫滿蒙之治安維持,為帝國之所最重視,苟有紊亂該地之治安,帝國政府為維持滿洲治安計,不得不取適宜且有效之措置。"在這"警告"發出的前後,日本加緊了逼張的活動:既催張退回東北,又乘機向張勒索"滿蒙"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