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學科誕生於一戰後,二戰前。
但從三戰到現在的兩百多年裏,人類對於量子科學的了解進步卻不多。
它依然是科學界最高大上且最神秘的前沿科學。
楚寒從事的是量子領域裏公認最難,也可以說是最不靠譜的“量子確定性理論”。
眾所周知,量子有“測不準”這個所有科學家公認的“量子不確定性”定律。
既然連測都測不準,便更不可能建立穩定的模型。
所以楚寒所從事的“量子確定性”專業,便是一個偽命題的“廢學科”專業。
實際上,這門學科在科技和實際應用上也隻能用“弱爆”兩個字形容。
楚寒之所以能在眾中麵試者中能脫穎而出,完全是因為“量子摩根”這家全球頂尖的量子計算機公司人力資源主管覺得:
既然自己公司是量子計算機界的霸主,即便招聘到的是個腦子一根筋的蠢貨,但隻要他與“量子”這兩個代表最前沿的科技沾邊,自己怎麽可以沒有一個備胎充充門麵呢?
就算一張廁紙也有它本身的用處吧?
何況再高大上的公司也少不了要用廁紙的。
於是楚寒便十分成功地拿到了“量子確定性永動機工程部工程師”這份薪水低得發指的職務。
但楚寒卻是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他有了工作,父親總算可以放心。
並且自己和導師的學術得以名正言順地開展研究。
在他他那個一生飽受白眼的導師理念裏,量子並不是測不準,而是科學並沒有找到可以測準的那條路徑。
楚寒的導師在總結了前人兩百多年來不斷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已經大大邁進了一大步。
不僅如此,楚寒的導師還異想天開地更進了一步:
將“量子確定性”與早已證明人類絕不可能實現的荒謬夢想——“永動機”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