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幾年來經濟的蕭條,阿根廷人不得不麵臨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在這個國家,沒有哪一個球員是非賣品,包括馬拉多納!
當楊誠和保羅·拜爾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很容易就找到了博卡青年,然後接下來的事情就進行得很簡單,楊誠根據超級教練係統裏的轉會評估,向博卡青年送上了一份100萬美元的報價,求購對方陣中的主力中場胡安·貝隆。
起初楊誠也覺得這份報價似乎低了一點,根據超級教練轉會係統給出的評估價,貝隆的身價在120萬美元左右,但是他的轉會價卻隻有95萬美元,這確實有點出人意料,因為如果楊誠記憶沒錯的話,貝隆在歐洲杯結束後轉會意大利的桑普多利亞,價格應該是300萬美元。
這裏頭可是整整差了3倍,怎麽會差這麽多呢?
楊誠帶著這個疑問,旁敲側擊了一下博卡青年的官員,然後從後者隱約透露出來的信息,再結合自己前世的記憶,立即明白了一個事實。
1996年的世界信息化還不夠,不像21世紀,到處聯網,全世界暢通無阻,這個時代的很多東西都不透明,就好像球員轉會,很多歐洲俱樂部購買南美洲的球員,都是直接委托有聯係的經紀人,找到了之後再親自觀察一陣。
象楊誠這樣主動摸上門來的,確實很少。
而且這一次楊誠的運氣不錯,貝隆的所有權都在博卡青年,他的父親老貝隆是阿根廷前知名球星,被成為巫師,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他早早就幫著貝隆控製住自己的所有權,沒有受到經紀人的誘惑。
如果換成是別的窮苦家庭出身的孩子,一部分所有權控製在經紀人手裏的話,那他們還不趁機獅子大開口?
不過這一下也讓楊誠多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1996年7月份,博卡青年率隊前往中國參加商業比賽,當時國內某球隊看上了貝隆,博卡青年出價100萬美元,打包貝隆和另外兩名球員,結果被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