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段的資料出現屏幕上,韓晨依次看了下去。
“鬼引街”三個字,最初出現在明末清初,戰亂中死人太多,野鬼哀號,噬人之說。
“嗚呼!易子而食,不鮮見矣;野鬼噬人,歎之奈何!鬼引之街,女鬼引路,活人跳崖……”
韓晨讀著後人在縣誌上的批注,縣誌的正文,沒有“女鬼引人、活人跳崖”的文字。
信奉儒家正統的官方縣誌,不會寫一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反而是後人的批注,寫了幾件女鬼引誘、活人跳崖身亡之事。
文字中的描述,講得跟神話一般。
什麽妖霧中的厲鬼,眼若燈籠,攝人心魂;厲鬼無數,拖曳路人;女鬼飛空撲人等等。
韓晨對這些不感興趣,瀏覽掃過,繼續往下看。
縣誌上關於鬼引街的記載,到了清末民初,提到了修建廟宇,鎮壓魑魅魍魎,還四方安寧。
旁邊的批注文字,多過縣誌正統的記載:
妖霧彌漫,內有女子之聲,或哭泣、或嬉笑,或邪**之音。或有鞭笞、鎖鏈、車輪之音。**之人,多為壯男,也有稚童、女子被勾魂而去,為數極少。霧散人去,渺無蹤跡,眾人皆懼,傳言往陰司去矣!
鍾馗廟宇,鎮壓四方,妖邪退散,遂改名貴人街……
“鍾馗廟!?”
韓晨看著這兩個字,心中巨震,又是鍾馗?
“鍾馗鎮鬼是傳統,臉譜殺手借了這個名……”
韓晨心中思慮,緩緩歎了口氣,這幾天滿腦子的鍾魁臉譜,有些杯弓蛇影,太緊張了。
鬼引街改名貴人街之後,就沒有了記載。
韓晨想了想,將搜索出來的文字保存,繼續在搜索欄輸入“貴人街”,點擊搜索。
貴人街的記載不多,有幾樁大霧天氣的記載,還有一些軍閥開戰、幫派廝殺,死傷無數等等。另外還提到一位叫陳允的軍閥,後來投降了民國,在貴人街修建了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