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人想法都和劉館長一樣,很多人都不願意離開東陽縣,他們出生成長都在這裏,對這座城市有感情。而且沈林也說了,周邊喪屍已經清理一空,他們來的時候也都看見了街道上堆起的屍山,這樣一來他們就更不願意走了。
七嘴八舌的一頓商議,最終結果如下,館長劉武,道館學生遲子涵以及他的母親王蕊三人願意與沈林同行。
其他人紛紛表示感謝,然後告辭離開。
“長官,遲子涵是我的學生,他現在年紀還小幫上忙,您以後有什麽工作指派給我,我幹雙倍的,不讓您的糧食養閑人。”劉武的情商不低,他提前想到遲子涵隻吃飯不幹活會招致別人風言風語,主動攬責上身。而且遲子涵的父親死在災難初期,孤兒寡母也不好過,他也想著能幫著分擔一些壓力。
“有情商有擔當,這個人不錯。”沈林心裏認可劉武,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摸了摸遲子涵的腦袋,說道:“老兄這話可就說錯了,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我有責任培養他們長大,而且我這個人很喜歡小孩子。”
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再能吃能吃多少?而且沈林從不為糧食發愁。孩子代表未來,沈林供養他們,他們日後自然會心向沈林。
劉館長千恩萬謝,見沈林的戰士們在收集貴重金屬,劉武也挽起袖子主動幫忙,作為一個聰明人,劉武知道好奇心旺盛不是什麽好事,他根本不問現在這個局麵黃金失去價值沈林還需要這些貴重物品幹嘛,踏實幹活就完事了。
做一塊磚,做一片瓦,哪裏需要哪裏就有他,保證沈林的隊伍裏始終有他一席之地,融入群體,這是劉武的處世之道。
將黃金包好,當著外人的麵沈林就不向係統充值黃金了,裝著黃金的包裹塞進坦克裏,無人的時候他再充值。
回到超市外,望著聳立的圍牆和兩側機槍碉堡,沈林惋惜地選擇半價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