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在俗世之中的名聲頂好。或者說是門風淳樸。”
“相較同為修仙世家的丹藥齊家和煉器楚家,趙氏的名號更為平易近人。說那些山上的神仙老爺眼高於頂,其實是有理由的。修士登高,眼光永遠隻盯著高處,腳下山河是什麽風景,很少有人去認真看待。”
文霖堂內一處書屋內,負責教書的老夫子李堯年一邊落子,一邊與趙封詞講述事宜。
老夫子如今已是八十多歲,須發皆白,或許這點歲數在修士眼中不算什麽,但這位老夫子不是煉氣士,就是個空有學問而不得誌的普通人。
趙封詞自從試煉歸來後,就被老人叫到文霖堂下了一天一夜的棋。
老夫子執黑後動,趙封詞執白先行。
老夫子言語緩慢,每個字清晰入耳。
“趙氏的門風變化,可以追溯到兩百年前,那時候趙氏發生過一場內訌。
當時的趙氏家主覺著想要帶領家族,就必須要改變老規矩,而改變的源頭,就要從下一代趙氏子弟入手,先是廢除所謂提前理解何為成仙路,從山下請來學塾夫子們教授人倫道德,讓那些未滿十歲的孩子讀書識字,將眼光從山上看向山下。
而長老堂則反之,覺著老祖宗的規矩尤為重要,不得變化絲毫,需要守固家業循序漸進,慢慢興旺。而當時趙氏家主廢除提前了解成仙路的提議自然無法認同。”
趙封詞執白,想要挽回棋盤上的頹勢,落子之後回道:“後來呢?”
老夫子嗬嗬一笑,“答案不是很明顯嗎?趙氏沒了家主,大小事宜都由長老堂說得算。”
自兩百年前變故過後,趙氏便沒了家主之位,不過那條教授人倫道德的條律倒是被執行了下來,雖說近些年趙氏子弟對修行的認知慢了不少,不過這些能夠一邊修行一邊學習的事情並無大礙。反而趙氏在俗世和山上仙家的名聲頗受好評,趙氏子弟下山曆練,隻要報上名號,官府衙門都會給幾分薄麵,這就是與人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