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娘讓黃三按照名帖上的要求先準備香粉,自己卻換了件湖藍色圓領襦衫,將團扇換成了折扇,頭戴黑色羅紗襆頭,腰係藍色鳳紋玉帶,裝扮成一個英俊的青年公子,竟比未瘋前的元二公子還要文雅瀟灑。又收拾了一個包裹,要文清和沫兒換了衣服,一行三人出了門。
過了新中橋向西,一會兒便到了一處金碧輝煌的大門前。兩頭巨大的石獅分臥兩旁,十二根高柱分別懸掛著不同的彩旗,朱漆大門後傳出陣陣絲竹吟唱之聲,門楣上方寫著“太常寺”三個字。
大唐曆代皇帝皆善音律,梨園之風盛行,官方、民間樂坊眾多。這太常寺專為管天下樂坊樂工而設,下轄“大樂署”、“鼓吹署”兩個機構,樂工多達數萬人眾。寺內山水相宜,景色雅致,且佳人如雲,不少王公貴胄、皇親國戚或真愛音律的,或借音律之名的,常常出入太常寺。時間久了,有人以此做文章,在太常寺附近開了青樓,其中不乏音律技藝高超、傾國傾城的佳人,大部分是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且名氣漸響,慢慢的太常寺周圍竟成了青樓匯集之地,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光臨鑒賞。
文清和沫兒哪裏知道這些。沫兒凝神聽園中清唱嫋嫋,聲音悅耳,異常動聽,絲竹伴奏技術高超,或柔美輕盈,或激昂奔放,與演唱者聲線相輔相成,絲絲入扣,撩人心弦。
文清以為到了,便問:“婉娘,閑情閣就在教坊裏嗎?”
婉娘卻道:“這邊呢。從現在開始,不許再叫婉娘了,我是兵部李大人家的公子,你們就是跟著我一起出來遊玩的小書童,記得嗎?”
文清點頭。沫兒一聽,覺得好玩,不覺來了興致。
婉娘帶著文清沫兒走過教坊正門,拐過一個拐角,來到旁邊一處庭院前。與普通人家不同,這處庭院並未用高高的院牆圍起來,而是全部為一丈來高的雕花鐵柵欄,裏麵種著修建齊整的花樹,隱隱透出裏麵的紅脊飛簷;正中一個月形門,同樣是雕花鐵欄,門內兩邊種了兩棵碩大的紫藤,老樁橫斜,莖蔓蜿蜒屈曲爬滿門框,串串花序懸掛於綠葉藤蔓之間,繁花滿樹迎風搖曳,竟然如同花做的門一樣,別有一番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