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試射的震撼剛剛過去,隨著李淳風的指令,火炮被推了上來。
因為有了現代的鋼鐵技術,所以出現在李世民和群臣眼前的火炮,並不像明清代的火炮那麽笨重。
畢竟明清時代的鋼材屬於偽鋼,製造出來的炮管管壁動輒七八厘米厚。
130毫米的紅夷大炮甚至重達兩噸。
而李淳風在吃透了楚傑的技術指導之後製造出來的130毫米加農炮,隻有660公斤,主要重量都在炮管上。
炮管被安裝在有兩個鋼輪轂、包裹著牛皮作為車胎的跑車上,炮管後麵是製退器,外加齒輪升降機,塗著墨綠色的油漆,乍眼一看像極了現代火炮。
當然,隻是外表看著像而已,實際上還是前裝炮。
楚傑不是不能直接一步到位搞後裝炮,隻是這樣跳躍會導致古代人對火炮的認知出現斷層。
所以他都是盡可能按部就班地設計。
而且炮管不長,隻有八十厘米,直射射程800米,曲射射程4.8公裏。
可以發射實心彈、葡萄彈。
“這是放大版的火槍?”
李世民經常看工學府的匯報,倒是對火槍、火炮之類的詞匯不陌生。
不過是第一次看到實物罷了。
“正是!”
李淳風拱手回應了一聲,然後下令裝彈。
這門火炮的裝填過程跟火槍差不多,紙殼炮彈裏有有火藥,撕掉封口之後把藥包塞入火炮裏,用棍子夯結實。
然後再裝填進一顆包裹著鉛的實心鐵彈即可。
當然火門上的火藥,不再從紙殼炮彈裏倒,而是另外有一桶散裝火藥專門給火門用。
“準備完成!”
伴隨著擔任炮長的仆人一聲大吼,裝彈完成,整個過程大約二十秒。
“這麽快!?”
所有人頓時吃驚不已。
畢竟這個玩意看起來比火槍難弄多了,卻未曾想裝填速度居然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