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身邊的保護力量失去了信任。殿前司首當其衝,當日護衛班直全部降為下軍,遷延州駐防。三衙高級將領,也有多人被牽累,遭到貶斥。
宋代軍製中一直采用更戍法,禁軍分駐京師和外郡,以三年為期,內外輪換。兵丁換防,將領並不隨之輪換。然而,隨著太平日久,此法早已有名無實。
皇帝趙禎十分清楚,京城禁軍早已糜爛。正是要借此機會,重啟更戍法,逐步將禁軍送到邊地曆練,以期恢複戰鬥力。
以前若是要采取此法,必然招致不滿和抵觸。但現在,皇帝借著被刺殺引發的朝堂震恐,卻正好可以整頓京中禁軍。任誰也不敢,在這個風頭上奓刺兒。
一連幾日,皇帝頒布數道詔書,命殿前司、侍衛親軍司開始考核士兵,不合格者降等;選拔武藝卓越者,補入殿前司;考核末等的部隊,遷延州、渭州等地駐防,實行更戍。
一條爆炸性新聞,通常都是被另一條爆炸新聞取代。
已經幾十年窩在東京城不動的禁軍,終於要出外了。東京城內百姓的興趣,一下就從皇帝被刺殺,轉到了京營要出京。
令人詫異的是,除了百姓和禁軍大營,朝堂竟是一片平靜。沒有皇帝想象中的嘩然一片,也沒有大臣上書言事。平靜的讓趙禎有些不適應了。
但隨之就釋然了。自本朝開國,何曾有過皇帝被刺殺的先例?這是國朝的恥辱。在皇帝被人刺殺之時,護衛的禁軍不堪一擊,被敵人一個人衝的七零八落,皇帝都差點被敵人幹掉。
此等事,你讓那些標榜忠君愛國的士大夫如何說話?難道說,你願意看著皇帝被敵國刺殺?那是整個士大夫階層的恥辱,斷不可為。
文官們不說話,一眾武將更不敢說話。軍營騷亂了幾天,被狠厲的鎮壓下去後,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