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看完了第二回合的遊戲規則之後,無論高塔說不說那句“不建議結盟”,徐陽都不打算再結盟了。
第一輪之所以需要結盟,是因為遊戲規則限製了“多數人的選擇”視作勝利。
而這一輪欺詐遊戲,遊戲規則限製了“少數派的選擇”視作勝利。
這就意味著,想要勝出,就要取“極限值”。
那麽在場留下來的包括自己在內的十五名求生者,需要把每一位求生者都視作單獨的個體。
這種情況下,極限值最低為“1”。
也就是說,最好也是最極限的情況,是出現十四人選擇一種答案,而剩下的一人選擇另一種答案。
而最不穩定的情況,則是有7或者8名求生者,分別選擇一種答案。
所以不止是徐陽,在場的所有求生者,都不打算繼續結盟了。
但是於此同時,他們又都迫切地想要知道其他求生者會選擇“是”或者“否”。
所以,在第二輪遊戲中,欺詐遊戲的真正意義開始體現出來了。
徐陽漠視著周圍人群,如果他猜得不錯,等高塔抽取的求生者提出問題後,這些人就會開始不斷向其他求生者打聽他們心中的答案是“是”還是“否”了。
然後他們會采取反選的方式,選擇給出回答較少的那邊。
但是與之相對的問題便是,其他的求生者為了隱瞞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一定會給出自己其實不會選擇的那個答案,用以混淆視聽。
這便達到了欺詐遊戲的目的。
“又一次將人性玩弄於鼓掌之中麽......”徐陽若有所思,開始在腦海中不斷排列組合,尋找著最佳的破解方式。
正如這一輪的遊戲規則所說,要想勝出,就一定要做“少數派”。
那麽,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選項一定不是多數人的選項呢?
這是極具考驗的遊戲,需要具備博弈論和概率學以及心理分析等經濟學知識、數學知識、心理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