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歸玩,鬧歸鬧,別拿你文帝楊堅開玩笑。
大秦群臣嗤笑楊堅的輸籍法,但也不否認他的其他功績。
至少,他的五省六曹製還是不錯的。
五省六曹製,也是後來改名為三省六部製的製度。
設立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這五省,和吏、民、禮、兵、刑、工這六曹、六部。
不同的機構主管不同的事情。
與三省六部對應的,大秦有三公九卿。
然而,跟三省六部的明確責任不一樣,三公九卿之間的責任並不明確。
甚至,三公九卿並不是真正的‘三位公’‘九位卿’,而是泛指。
比如,王綰是丞相,可後來的丞相是馮去疾,難道說王綰他退休了?
並不是。
而是他調到其他部門了。
另外,王綰沒有什麽過錯,不可能給他降職,所以是平遷,實權沒有減少,隻不過名義上丞相是百官之首罷了。
當初嬴政提起來要讓秦羽做太卜,其實地位也就比三公九卿這一列的大臣低一等級,除了要接受奉常的管理,其他大臣的話可聽可不聽。
就是這麽拽。
隻是秦羽沒答應而已。
再說三公之中的太尉,名義上是統領全國軍事,但實際上,平時是虛職,戰時是實權。
而且,平時根本就沒有人會坐在太尉這個職位上。
隻有戰時才有。
到那時,武成侯王翦可以是太尉,內史蒙恬也可以是太尉,甚至上卿蒙毅,也可以是太尉,就看嬴政選誰做主帥罷了。
話扯遠了。
正是因為三公九卿製度不嚴密,明明應該是丞相、禦史大夫做的廢除分封,讓廷尉李斯做了。
明明應該是少府、博士、仆射做的統一度量衡,讓丞相李斯做了。
明明應該是少府做的修秦馳道,讓丞相李斯做了。
李斯就像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裏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