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水和泗水之間,有一大片縱橫數百裏、廢墟荒村遍地、如同鬼域般的荒棄土地。
東漢末年,三國分立,吳魏對峙。兩國之戰事多在淮泗間爆發,以至城垣塌毀,田園荒蕪,廬舍蒙塵,百裏無民。
後西晉司馬氏統一天下,淮泗戰事停歇,新民遷入,隱有複蘇之象。
然“八王之亂”、“永嘉之禍”接踵而來,五胡入主中原,晉室被迫南渡,成為南北對峙之勢。淮水和泗水成為南晉北胡不成文的疆界。對北方胡人而言,照慣例於兩族的接界處留下一段距離的“甌脫”作為緩衝區。
所謂甌脫,就是南方漢人口中的邊地。晉朝積弱,恐胡馬南下,於是堅壁清野,遷走邊地大量平民,斷其補給。
邊城正是在這樣南北對峙的情況下、在南北諸勢力的認同和默許下形成。
邊城並不是一座城,它是邊地中心的統稱。不過邊城的核心地帶古項城,在沒有被戰火摧殘前的確是一座大城,隻可惜現在已經成為一攤廢墟。
邊城處於中土最荒蕪的地區。但因為戰火消弭,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它反而成為唯一貫通南北的轉運中心,兩方貿易的橋梁。
這裏是天下豪強勢力爭權奪利的場所,走私掮客和幹非法勾當幫會各行其事的中心。
朝廷的無力管轄,使得這裏成為一個充滿魔異般誘力的地方,不論是妓女、工匠、生意人,隻有有實力,在邊城能夠賺到比其它地方多數倍的金錢。
當然在這裏生存,隨時都要有麵對死亡的覺悟。
在邊城,利益高於一切,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南北胡漢民族間的仇恨不斷加深,可是在邊城,現實卻迫使不同族的人在對抗中互相容忍、妥協,最後達至一種微妙的平衡。
不過邊城雖然集中了許多逞強鬥狠之人,但幾條主街的治安卻並不差,許多木質的鋪麵林立兩旁,青樓、茶館、賭場、酒館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