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長安城比以往更加為之熱鬧繁華。
尤其是坊市林立的外城。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皇帝陛下課農桑,恤困窮的政策。鑿山起堤,疏通溝渠,構築梯田,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吃飽穿暖,商業自然也開始變得繁榮起來。
街道旁有幾名小兒玩耍嬉戲,口中唱著歌謠:
“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長安城此刻之繁華,可見一斑。
不過城中道路雖寬,卻少見華麗的馬車經過。偶爾有幾位大官出現,都身著簡樸布衣,並非綾羅綢緞。
這一切都是因為皇帝苻堅頒下法令,要求文武百官緊衣縮食,杜絕浪費和奢華。
要說外城中最熱鬧的地方,當屬太一學宮,這是長安城中最大的學校,公卿以下的子孫皆以能入此學宮為榮。
學宮所教科目繁多,除了普通學宮所設的禮、樂、射、禦、書、數六門主學科外,還有十幾門偏門學科,包括農業生產、兵器製造、官場政治等等。
皇帝苻堅甚至還安排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到各級機構實習。
他還下達旨意:凡俸祿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如果不通一經一藝,則一律罷官為民。
於是太一學宮中不僅僅有年輕的孩子,甚至還有不少達官貴人前來學習。
此刻在太一學宮偌大的演武場上,一名手持木劍的紅衣女子正與一名壯漢打鬥。
女子劍走輕靈,有如穿花蝴蝶,上下翻飛。
壯漢絲毫不懼,也不見他如何走動,一柄木劍始終橫在胸前,將女子的攻勢悉數化解。
“不打了,不打了,練了兩個月,還是打不贏師父。”
女子滿頭大汗,將手中木劍往地上一扔,嘟起嘴氣衝衝的坐在一旁的石凳上。
“小丫頭,練武哪有你想的那麽簡單,師父我好歹是長安十大劍術高手之一,這麽簡單就被你打敗,那還有麵子來教那些小兔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