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牧,他又不是李牧。
未來的他並不修道,他隻知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這是他在社會上拚殺的寫照,可他現在不是未來的他,他是現在的李牧。
所以當初這個李牧修道又是因為什麽?
“李牧兄弟,世人修道多是為了擺脫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你,可是也為了擺脫這七苦?”宗衡有意的提醒一下他。
李牧沒有說話,他隻是在想他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重要嗎?
若是重要的話,那他現在已經不用為這些考慮了,因為他已經超脫七苦。
不!一定還是很重要的,這一定也是現在的李牧為何要修道的原因。
但他從未來而來,在過程中拾撿了不少的屬性值數,修為快速的提高,照著目前這個趨勢下去,他很有可能會成聖。
但是成聖又如何,不成聖又如何?
單純的好勝心,好強心是沒有辦法支撐一個人走完他的一生,當好強心與好勝心得到滿足之後,人便會覺得百無聊賴無聊至極,那時支撐他走下去的又是什麽?
是一個目標!
他為什麽要修道?
“掌教你說的大概是對的,我修道可能也是為了擺脫七苦。”李牧回答。
“本座看你剛才反駁我以及這些弟子們的道法非常的有力量,本座非常欣賞你,但看你似乎又有些迷茫,不如你拜在本座的門下,我會讓你知道你為何要修道的!”宗衡的言語中充滿了希冀。
在場的弟子們紛紛不解地看著宗衡。
“掌教你為何要收他做弟子,他剛才那麽質疑我們的道,他根本和我們不是一路人!”有弟子說道。
“道家說上善若水,任何迷茫困難的修道者,我們都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天下道門是一家,莫要生出二心來。”宗衡道。
李牧緩緩起身給宗衡行了一個大禮,不卑不亢的說道:“掌教,我之所以適才那樣說,並非有意的反駁你,而是想要說出我心裏最真實的想法,我李牧不是一個藏著掖著的人,不管你們愛聽也好,不愛聽也罷,我隻是想說出我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