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來看,流浪者應該是通過釋放自身生物電的形式來完成對飛船的操控。這完全是不同於我們人類的一種操作方式,不過要實現這一點,我們的科技也完全可以達成。”
“我們首先要了解流浪者飛船的工作模式,尤其是主控電腦的工作原理。”
“我建議可以讓正陽先駕駛飛船回來,將我們接到流浪者飛船中去,由我們實地展開研究。”
“不行,我堅決反對。正陽現在不可以離開流浪者飛船。現在難免有漏網之魚存在,一旦正陽離開,我們有可能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隻有在完全確認獲取了飛船的控製權限之後才可以離開。”
科學家們在紛紛議論著,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正陽,想辦法在盡量不損壞其結構的前提下將它拆開。我們需要知道它內部是什麽樣的。”
“好。”
幾分鍾之後,操作台被打開,內部那密密麻麻的複雜電路便暴露了出來。
“很顯然,這是一種類似我們科技體係中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東西。正陽,放大它,我需要對它進行一下建模分析。”
“如果它是通過生物電來進行信號收集的話,那這東西應該是一個信號中繼器。它上麵也有數據接口,但規格與我們完全不同。”
無論人類文明還是外星文明,無論太陽係還是外星係,其所奉行的物理原理總歸是一致的,這就必然意味著智慧文明在發展之中會有一些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則讓科學家們解析流浪者飛船的運轉原理有了可能。
隻要給科學家們足夠的時間,他們便一定能找到完全控製這艘飛船的方法。當然,如果雙方之間存在科學的代差便另當別論。隻是流浪者的科技似乎沒有超出人類太多。
於是,陶正陽在這段時間之中便充當了操作員的職責。足足三百名各學科專家在不斷熱烈地討論著,每當得出一個結論,便會讓陶正陽去實地驗證,需要哪一方麵資料的時候,也會指派陶正陽去尋找。在短短一個小時時間內,人們便已經初步搞清楚了控製台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