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區大院

第十三章 往事追蹤

劉垣生成立“雪狼團”後就一心撲在尋找蕭太後涼殿遺址上,開始時社團每月兩次的活動還能正常出席,後來就顧及不上了。不過他是“雪狼團”的創始人,感覺不去又不太合適,於是就叫懂點曆史知識的妻子常玉秀代替自己去,回來後再把得到的信息轉達一下。

而劉垣生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在一本古朝鮮的文獻中得到了相關的記載。原來當年著此書的朝鮮使者曾流學於契丹,並有幸在涼殿接受了蕭太後的進諫,故將詳細方位記述得頗為清楚。據他說此殿修於“望雲川炭山北三十裏,與燕山遙相呼應。”而據《遼史》所載:“望雲縣本望雲川地,有炭山,又謂之陘頭,有涼殿,承天皇後納涼於此……”故由此可以推斷出當年蕭太後的涼殿應該就在炭山往的十五公裏處。至於炭山,《新五代史》卷七十二裏也有明確記載說位於東南灤河之上,其地理位置正指向如今的察哈爾省塞北市境內。所以劉垣生估計耶律斜軫修建的地下佛龕應該位於此地無疑。

另外,劉垣生發現很多近代的文獻資料中屢次提到塞北市乃兵家重地,很長時間內都被各級軍閥駐以重兵。而最讓人奇怪的就是雖然市內不同階段的屯兵地點有所區別,但西太平山腳下由乾隆年間武生劉順所修建的“武備大營”及“屯兵驛”的名字和地點一直被沿用下來,此地也成為全塞北市唯一一個從乾隆年起就有駐軍的地方。解放後“武備大營”和“屯兵驛”合並一處,更名為軍區大院,仍有駐軍。更讓他疑惑的是他在資料中或多或少了發現了劉姓高官的名字。

難道這是巧合嗎?

劉垣生當然不這麽認為,他有足夠的理由想當然的認為先祖耶律斜軫所建的地下佛龕一定就在軍區大院裏麵。他家四代單傳,早就沒了家譜。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聽爺爺說過他們祖上可是大官。那會兒的劉垣生正躲在媽媽身邊,蜷著身子餓得眼花。每到此時劉垣生總會想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光複族上的榮耀,讓爺爺媽媽都過上好日子。後來,爺爺死了;再後來,媽媽也死了。他們死前,都沒有看過上劉垣生的說的好日子,自然也沒有見到家族當上大官光複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