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受害者(全2冊)

2

蘇巧案的外圍調查幾乎陷入絕境。

由於現場破壞嚴重,采集到的諸如泥巴、腳印之類的線索,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按照推測的凶手行動路線,警方在方圓五公裏之內,展開了大規模的摸排,一無所獲。

要麽就是推測出了錯,要麽就是凶手有很強的反偵察意識。

所有人都體力透支,調查流浪狗的那組民警最悲慘,不僅沒查到什麽,而且還一度被誤會成偷狗賊被老鄉驅趕。

原先最被懷疑的蘇巧的男友林涵,經調查,沒有作案時間,盡管劉從嚴總感覺那小子有些說不上來的問題。

案子沒有進展,凶手卻又出現了。

1993年6月8日,距蘇巧案事發一周,市電廠居民樓後麵的東山一個廢棄的磚窯裏發現一具女屍。

依據作案手法,現場犯罪痕跡,市公安局決定將其與蘇巧案,兩案並一案。

死者叫韓露,16歲,市二中學高一學生,放學後沒有回家,而是跟著幾個同學到廠後的一條偏僻河溝釣龍蝦。

釣完龍蝦後,死者和另兩名同學,在離電廠廠區約莫五百米的小岔路分手,結果就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無獨有偶,這條路也是連接國棉三廠和電廠的小徑,按照林涵的描述,蘇巧很有可能也是在這條路上失蹤的。

警方有理由去推測,這裏是兩個案子的第一現場。而且凶手之所以選擇此地作案,顯然他熟悉這,是否就藏匿在附近,亦或就是附近的居民?也並不是什麽意外的事兒。

死者的陳屍方式依然令人驚愕,法醫勘查下來,韓露是先被電線勒暈,然後轉移到窯洞裏的。凶手用鋸子鋸開了死者的頭蓋骨,這不是重點,露出白花花的大腦,這也不是重點——

凶手將若幹枚白色的蜜蜂、蝴蝶之類的卵蛹附在了死者的大腦表層,一顆顆嵌在大腦裏,有幾顆甚至開始蠕動著要破繭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