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李狂藥搞不懂,好在他資質不賴,一下子就明白了王歐陽的意思。石頭上雖然沒寫字,也沒刻符號,但有一股酒味。有人早前用酒蘸在手尖,往石頭上塗了看不見的字符,但鼻子卻能聞得出來。李狂藥沒得過李狐真傳,卻在市井間混跡出點小名堂,再加上這段日子得到丁細細的指點,漸漸地也有些本領了。
仔細聞了聞,李狂藥就模糊地認出一個箭頭符號,還有一個“丁”字。王歐陽滿意地笑了笑,承認李狂藥沒猜錯。不過,李狂藥仍舊猜不出誰把丁細細帶走了,石頭上沒寫,他可不知道。王歐陽一口咬定,帶走丁細細的人是丁老妖,因為石頭上的酒跡源自一種很有名的紹興酒。
李狂藥望著深深的鼠洞,心想紹興酒就是黃酒,黃酒有千百種,如何能得知丁細細的老爹來了?王歐陽用手指劃了劃下巴的胡渣,笑著對李狂藥解釋,塗在石頭上的酒隻有丁老妖才有,不是他還有誰?接下來,王歐陽耐住了性子,不再急著去尋丁細細,反正帶走她的人是她老爹,人身安全肯定沒問題。
不等李狂藥問,王歐陽就不吝地告訴他,石頭上的酒是雕花。雕花現在大多叫作花雕酒,因酒壇外麵的五彩雕塑描繪而名,是一種集繪畫、書法、雕塑、文化為一體的獨特酒類,也是紹興酒中的精品。其實,這種酒最先的稱呼是叫雕花,隻不過古人喜歡將謂語或動詞後置的緣故,所以才將花雕的稱呼延續至今,但許多同行一直喚其為“雕花”。要想分辨誰是真正的釀酒師傅,問他怎麽稱呼這種酒就知道了。
王歐陽舔舔嘴唇,又對李狂藥說:“丁老妖出自紹興派嘛,那一派最喜歡裝神弄鬼了。他的雕花酒是他死去的老婆留下的,他以前拿了一壇給大家喝過,這味道確實不錯。”
李狂藥哦了一聲,把這些話記在心頭,同時回想以前聽過的花雕酒傳說。實際上,花雕酒是從紹興加飯酒演變而來的。民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心地善良的釀酒師傅常看見窮苦人家的孩子溜進酒坊,偷食攤曬在場上的糯米飯,於是他在“浸米”時會多放幾升。日子一長,“加飯”釀酒成了習慣,而釀出的酒也比以前要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