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撈屍人筆記:金萬藏懸疑二重咒(共2冊)

23 鵝幻

李狂藥哪敢動,手上的手電也鬆開了,閉著眼睛什麽都沒想。身後的那群畫中士兵擁來之際,懸停在上空,李狂藥感覺千斤壓頂,透不過氣來。當然,這並不是畫中士兵的重量,而是王歐陽太沉了。望著石頂上的班駁光影,李狂藥想要問這樣怎麽救人,卻被王歐陽一個勁地捂住嘴巴,不許他大口呼氣。

“你識相一點兒,我可沒對誰這麽親近過,連女人家都沒這樣。”王歐陽像是吃虧了一樣,不樂意地說,“趁我救你的功夫,我把事情告訴你,免得你以為我想占你便宜!”

李狂藥被捂住嘴巴,說不得話了,隻能一動不動地聽師傅解釋。原來,這些人影都是酒虻變幻而來,出自一種古代流傳的幻術。幻術是古代雜技的一個分支,最早見於史料的是《莊子·徐無鬼》:“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難解”。弄丸就是手上拋幾個東西,來回地接弄,這是最簡單的雜技之一。

到了秦漢,幻術就漸漸成型了,《史記·大宛列傳》還記載安息國王(即古波斯)曾帶了一批幻術表演家來中土。中國幻術與西發魔術不一樣,因為幻術承接仙家思想,都是讓人看了就往神秘現象方麵去想,而非徒手變出一個蘋果,或者把人切成幾塊。在唐代,幻術極為流行,由以“種瓜”(一顆種子種下,立刻開花結果)最有名,可惜後來失傳了。

在南北朝時,佛道神仙、方術煉丹的時興,令這個時期的誌怪小說中,對這些奇技異巧作出了誇張的描述。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所述“鵝籠書生”的故事,看似十分荒誕:他委身鵝籠之中,提籠人卻不覺重,雙鵝亦不驚,後來他走出鵝籠,又從口中取出銅奩子,小奩裏卻有酒肴宴客。這故事雖托言神仙,卻自古就被認為是幻術,所以清人所編幻術專著,美其名曰:《鵝幻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