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若說“周玘的舉事”隻是忽而刮過的一場無傷大雅的妖風,在它的後麵則孕育著一場更為劇烈的狂 風 暴 雨。
周琦把自己氣死了,可他的兒子周勰卻繼承了父親的遺誌,接力造反。這一次他卻比他父親的運氣好,找到了一個鐵杆的同盟——周劄的兒子周續。
雖然親爹膽小怕事,不願卷入紛爭,又自持清高,唯恐起事不成遺臭萬年。可他的兒子周續卻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想要為自己爭個皇帝的命途……
周勰(周玘之子),周續(周劄之子)兩人連手卷土重來。
無需周劄親自出麵,周續頂著父親的大旗,在外搖旗立山頭。一時間,形式逆轉,吳地之人紛紛轉身依附,聲勢浩**,周氏 主導的“南派”力量,迅速占據以吳興為中心的大片江南地區,其勢如破竹,形成了足夠與建康朝廷分庭抗禮的力量。
這一次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
朝堂上的“南北之爭”,終於化成了一場遍及河山的爭戰,足以撕裂整個國家……
建康朝廷這邊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仍然是老問題:在“南派”眾臣在觀望之際,不敢派“北派”將帥輕易討伐,唯恐離心離德,真正演繹成為“南北之爭”……
退而求其次派一“南派”大將,作為先鋒,前去討伐,卻灰頭土臉地回來說,無仗可打,找不到敵軍主力。
朝堂上眾人頓時傻眼……
暫且不論此將此番討伐,是否誠心,是否用心。聰明人都明白,吳興周氏,無須正麵迎戰,隻需一味迂回避戰,維持著現狀,拖延著時間,就能硬生生把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脆弱國家,拖垮了,拖散了,硬生生地如願拖成了兩個“國家”!
朝堂上的“南北”爭吵依然不斷,大家大有就此別過,各自分家的意思,隻是誰也不敢輕易開口,挑燈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