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唐陰陽書

引 子

庭院深深深幾許。

屋子裏麵大白天的桌子上居然點著一支蠟燭。燭光明明滅滅,照著不遠處的一老一少。老者少說也有七八十歲,躺在一側的**。臉色蠟黃。少女也就十六七歲的樣子。隻見那個老者喘了一口氣,看著眼前的少女,低低道:“我說的你都記住了嗎?”

少女兩眼含淚,使勁點了點頭:“我記住了,爺爺。”

老者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頭向後仰,慢慢靠在枕頭上,口中喃喃道:“七百八十四個大活人啊,就那樣沒了,活活埋在城根底下,唉……”

少女打了一個寒噤。爺爺剛才告訴他的,就是這天津衛的來曆。天津衛當年乃是一個衛所,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在這裏渡過大運河,南下和建文帝爭奪皇位,一朝稱帝。其後,為了紀念靖難之役,便在這裏建立衛所,屯兵護衛北京,這裏也便被稱為天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

古時候的帝王,有兩大忌諱:一不登樓;二不渡海。紂王無道,寵幸妲己,最後登上鹿台而死;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登上烽火台,最後貽笑千古;宋末帝被陸秀夫所負,投海而死。燕王朱棣當年渡過大運河,還未及登基為帝,是以並沒有想到這些,誰知道,朱棣九五之尊,登基為帝之後,他曾渡過的大運河也就沾染了王氣。天津衛九河下梢,大運河隻是其中一條,這大運河向南而去,到得沽河口,和沽河匯合,東流出海。這王氣也一路奔流,浩浩****,出海而去。

北京天津地脈相連,這王氣扯動,大明朝的根基便不再穩固。如此一來,時間久了,朱棣擔心江山坐不穩,便招來自己的兩個手下,前來商議。這兩個手下都赫赫有名,其中一個便是大名鼎鼎的姚廣孝,另一位則是袁恭。

袁恭告訴朱棣,那天津衛沽河入海口外泄的王氣,已然成了一條入海龍。朱棣詢問二人如何應對,袁恭和姚廣孝回複說,要好好謀劃一番。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