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卅街檔案館:有詭

第一章 冰麵之下的黑物

我叫馮健,1945年秋隨部隊出關,我們是第一批挺進東北的八路軍。

在我軍接管通化城半年以後,番號剛剛改為“東北民主聯軍”,也就是1946年大年初二那天淩晨,國民黨地下組織夥同殘餘的日本關東軍、偽警察、偽軍、山林土匪發動了一場武裝暴亂,史稱通化“二三”事件。

暴亂被我軍平息以後,郝班長郝誌帶領我們去清除日偽軍屍首。那天有零下四十多度,通化城的百姓們用“嘎嘎冷”來形容這樣的天氣。我是南方人,之所以能經受得住那樣的冰天雪地,完全是因為當時年輕力壯。

日本人的屍首鋪天蓋地。從“九一八”事變到“八一五”光複,整整十四年的壓迫和奴役,讓老百姓恨透了這夥禽獸不如的侵略者,他們把滿腔的怒火發泄到這些負隅頑抗的暴亂分子身上,加之他們生活本來就很貧困,所以,一千多具屍首上的衣物基本被剝得精光,手表、鋼筆、戒指,凡是值錢的東西統統被“洗劫一空”,甚至連嘴巴裏的金牙都被薅了出來。

郝班長帶領我們趕到的時候,裸屍已經被成群結隊的野狗咬得不成樣子,像被切開的紅蘿卜。嘎嘎冷的酷寒中,在屍首上是見不到血的。那麽,這千餘具屍首如何處理呢?

拉到荒山野外埋掉肯定不切實際,寒冬臘月凍土層達一米以上,工作量太大。

火化更是行不通,當時老百姓連冬天取暖的燃料都無法保證,又怎麽能浪費在這些死人身上?

最後,上級不得已做了一個決定:水葬。

水葬日本人屍首這件事在通化城不是秘密,當時生活在這裏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

由於人手有限,我們隻能發動當地的百姓們幫忙,把屍首裝進牛車、馬車,割開江麵厚厚的冰層投到冰窟窿裏。

說起來似乎挺簡單,但是這件事我們足足幹了一整天。特別是砸冰層的工作,酷寒使得冰麵隆起了連綿起伏的冰包,人站在上麵雙腳不但要吃住勁兒,手上的尖鎬也得掄圓了刨才行,不然根本刨不動。我們班的小趙比我年齡小,他沒什麽經驗,還沒活動好身子就去掄尖鎬,結果沒刨兩下胳膊就弄脫臼了。幸虧郝班長曾經幹過幾天救護兵,掰扯了一會兒才給他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