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長歌

第七章老儒(中)

“且住,且住,老夫需要翻一翻書,看你背得到底對還是不對!”博士劉方聽得好生詫異,沒憑沒據,又不能斷定張維善作弊,皺著眉頭大聲喝止。

不光是他,大部分對張維善知根知底的同學,也不相信此人能在打瞌睡的情況下,將博士正在講的《封燕然山銘》記得毫厘不差,紛紛瞪圓了眼睛四下尋找作弊的端倪。然而,讓博士劉方和所有懷疑者鬱悶的是,周圍所有打開的書本,距離張維善都足夠遠。特別是張維善的至交好友李彤,為了避嫌,甚至主動跟別人換了座位,坐到了整個教室的最前排。無論此刻他手裏拿的是什麽書,張維善隔著一丈四尺餘的距離,都不可能將上麵的字看得清楚。

“你接著背!”劉方找了半晌沒發現有人幫張維善作弊的蛛絲馬跡,隻好皺著眉頭,低聲吩咐。

郎朗的背誦聲緊跟著響起,張維善挺胸拔背,滿臉自豪,仿佛自己曾經親臨一千五百多年前那場大戰,在匈奴的祖庭刻石立威,“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

他自幼錦衣玉食,所以長得比大多數同齡人都高了整整一頭。由於常年習武的緣故,軀幹挺拔,四肢也拉得極其勻稱。此刻口誦班固的《封燕然山銘》,身穿國子監學生配發的淡青色儒衫,竟隱隱透出一種別樣的風流倜儻。讓人不知不覺心裏就熱了起來,仿佛靈魂刹那間穿越了重重時空,與當年的大漢兒郎一起,躍馬塞上,指點江山……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大漢的儒生,可不像弱宋那樣,隻懂得白首窮經,然後盯著別人的褲襠做文章。大明朝振兩宋之衰靡,繼漢唐之雄烈。大明國子監的學生,自然也看不起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榜蟲。相反,他們都巴不得自己是千餘年前那個投筆從戎的班超,或者能夠像數百年辛棄疾一般躍馬敵營。(注1:受戲曲影響,古代書生都是一幅弱雞形象。事實並不如此,大明朝國子監有專職武術教官。貢生裏,也專門留出了武貢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