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太學裏最近關於救不救朝鮮的爭論,乃是有人蓄意挑起!
原來,近日來所有的**與熱血,所有慷慨激昂,都是有人蓄意點燃。
原來,自己懷著義無反顧之心所做的那些“壯舉”,都是在有心人的推動牽引之下,不得不為。而自己和張維善兩個,卻像兩隻猴兒,高舉著竹竿,頭帶著麵具,自以為是齊天大聖!
刹那間,李彤隻覺得的眼前陣陣發黑。而窗外的夜風,卻忽然急了起來,“呼呼,呼呼,呼啦啦……”吹得窗紙不停地戰栗,吹得人從頭到腳一片冰涼。
“這老徐,忒不仗義了。他收了江南的好處不跟我說也就算了。怎麽能挖了這麽大的一個坑,卻眼睜睜地看著我跟子丹往裏頭跳?”張維善的心思,沒有李彤那麽縝密。相對來說,抗打擊能力卻更強。咬著嘴唇琢磨了片刻,拔腿就往外走。“不行,我得找他問個明白!”
“站住,你找他問什麽?”博士劉方橫了他一眼,低聲斷喝,“是怪他不該收江南的禮,還是指責他他不該聯合他那個做定國公的族弟,向朝廷上本請求出兵救援朝鮮?”
“這……”張維善身體一僵,邁出去的左腳刹那停在了半空之中。
大明朝立國之初,的確曾經嚴刑峻法懲處貪腐,官員收受賄賂六十兩以上,就可能會判處剝皮實草。但隨著時間推移,朝廷上下貪腐的容忍度卻越來越高。
除了數年前出過海瑞這個怪胎之外,從當朝閣老到地方胥吏將收受賄賂都當成了禮尚往來。連最“清正”的閣老徐階,家中光良田都有二十四萬畝,更不論其他“汙滑”之官。
所以,魏國公徐維誌收別人兩幅價值幾百兩銀子的字畫,真算不上什麽大事兒。被揭露出來,頂多會被譏笑幾句附庸風雅,根本不會受到任何懲罰。而給朝廷上書請求出兵援救朝鮮,更是此人的分內之責。畢竟魏國公這個爵位,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事關國家重要決策,他專門寫了折子向皇帝進諫,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