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撿刀,撿刀!”
“子丹,撿兵器,注意身後!”
家將李方和好朋友張維善的聲音同時傳來,讓他迅速意識到自己此刻身在何處。不敢多做絲毫停留,李彤猛地一個前滾翻,離開曾經救了自家一命的破窗子,順手抄起一把染滿了血的倭刀。
王應泰帶著他的同伴雙雙追出,紅著眼睛欲給死去的倭人報仇。“勾結倭寇,死有餘辜!”李彤一邊招架,一邊繼續破口大罵。對方的同伴和隨從中,至少藏了四名倭人,這讓李彤感覺自己今晚占據著絕對的道義上風。而王應泰,則鐵青著連大聲狡辯,“你血口噴人。他們是海商,是海商。是領了官辦執照的海商!”
這個狡辯,根本不具備任何說服力。此時大明朝的海禁雖然不像前些年那麽嚴格,但每年官方準許登岸買賣貨物的日本國商人,也少得可憐。並且在戚家軍和俞家軍的嚴厲打擊下,正經日本國商販,避嫌還來不及,誰還敢把倭刀隨身攜帶?而今晚在甲板上亮出的倭刀,每一把都是製作精良正品,沒有任何一把是無良商人仿造。
雙方短兵相接,稍一走神就會命喪當場。如此多的證據,李彤當然沒時間一件一件數給王應泰看。隻管將撿來的倭刀舞得像車輪般,一邊不停地劈砍,一邊大罵著幹擾後者心神,“是不是海商你自己清楚,爺爺若沒有把握,怎麽可能帶人來抓你!”
“你個常敗將軍之後,連馬車都坐不起的破落戶,裝什麽大頭蒜!”王應泰知道今晚之事已經無法善了,罵出的話同樣難聽,“抓老子,你哪裏來的資格?趕緊跪下道歉,然後自刎謝罪,老子還可以考慮放過你。否則,就憑你偷偷蓄養死士這一條,就讓官府跑了你李家的祖墳!”
“姓王的,你找死!”李彤這輩子,最恨的就是別人提他祖上在靖難之變被永樂皇帝打得丟盔卸甲之事,頓時火冒三丈。沒給身邊的家丁李方做任何暗示,就縱身而起,倭刀直劈王應泰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