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們追著逃竄的瓦剌騎兵,一路直搗黃龍,殺進對方的營地!
看守在營地的大批瓦剌騎兵和巡回歸來的瓦剌騎兵,便同燕明的軍隊纏鬥到一起。
廝殺整整持續了三四個時辰,直到天方大亮。
燕明讓手下的士兵統計究竟殺了多少瓦剌騎兵,裏麵有沒有他們的頭領?
燕雲軍又花了兩個時辰把所有瓦剌騎兵的屍體堆積起來查看,查看完一把火燒了個幹淨,隨後將結果稟報給燕明。
“報殿下:我軍共殲滅敵方四千二百人,無戰俘,無您所找的人。”
燕明一行人騎著馬回城,燕明一邊聽士兵的匯報,一邊眉頭都要擰起來了:“你說這群人裏沒有當初我看見的那個頭目?”
士兵稱是。
燕明長長地歎了口氣,心說這都讓那廝給跑了,真是不甘心——隨後打量了一圈剛打完仗一個個像是沐浴在血裏的燕雲軍士兵,問:“我軍傷亡如何?”
“回稟殿下,我軍本次行動共出兵一萬餘八百人,後續追擊共七千人,兩段戰爭共輕傷約八千人,重傷約兩千二百人,死亡二百八十一人。”
這個數字可夠慘烈的了,燕明心道,但這個數字其實還在他的預算裏。
本次任務燕雲軍占了七千六百人,東察合台別失八裏駐兵派了兩千兩百人,剩下一千人是外城自願參軍的青壯。
烏斯藏、瓦剌、韃靼、東察合台相比,戰力最高的就是瓦剌,不然也不會京師三大營和秦王龍虎軍一同防著北方。
即使瓦剌常年和韃靼打得昏天黑地,依舊是大寧的心腹大患。
次於瓦剌的是韃靼和烏斯藏諸部,然而韃靼因為和瓦剌之間世代為仇,一直同大寧維持著相安無事的局麵。
東察合台的百姓雖然驍勇,但因為地處瓦剌、韃靼、烏斯藏諸部的裹挾中,時常擔心他們越界,年年要給這三個國家送貢金以維護安穩,因此發展的並不景氣,軍備戰馬都大不如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