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韋斯特布羅區的公寓裏,圖琳用平底鍋在小煤氣灶上燜著什麽東西,她不得不把電視音量調大,才能蓋過油煙機和門鈴的聲音。
“去,給外公開門去。”
“你自己明明能去開。”
“就幫我個忙吧,我忙著做飯呢!”
小樂手裏還拿著iPad,不情願地走到了前廳。她倆剛剛吵了一架,但圖琳現在沒那個精力管她了。媒體確實得到了警方在兩名受害人屍體旁的栗子人身上,找到了克莉絲汀•哈通指紋的消息。她剛剛上網瀏覽了相關信息,最初的新聞報道是當天傍晚發表在一家八卦小報上的,這是丹麥兩大主流八卦小報之一,另一家主流八卦小報也馬上跟進了報道。第二家小報跟進的速度極快,很難判斷他們是否有別的消息來源,還是直接抄襲第一家小報的文章。這篇報道《震驚:克莉絲汀•哈通還活著?》就像燎原之火,每家媒體機構或多或少都被卷了進去,都援引了第一家八卦小報作為消息來源,並重複了同樣的內容:“據匿名消息來源透露,兩起凶殺案可能和哈通案有關。警方在兩個栗子人身上都發現了神秘的指紋;我們不由得產生懷疑,克莉絲汀是否真的死去?”本質上說,這些報道確實是簡化真相,略去了尼蘭德和其他高級警官對這些猜測的極力否認。案情的反轉實在太有戲劇性,每家媒體的新聞頭條都是這個,如果圖琳不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指紋的事時有多驚訝,現在也回想起來了。各種理論和猜想紛紛出現,一家網站甚至開始用“栗子人”這個代號來指代凶手。很明顯,這不過是眾多新聞報道的開始。她很能理解尼蘭德在得知此事時直接甩下他們兩人,趕去參加戰略會議和媒體鬥爭的行為。
圖琳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晚上在城規小區的行動裏了。盡管遭到赫斯反對,但尼蘭德還是批準了他們偷天換日的計劃。婕西•奎恩在得知她和女兒不能回公寓時又生氣又疑惑,但她所有的抗議都沒有起效。局裏給她們提供了洗漱用具和其他必需品,還要她們做好準備,在警方的嚴密保護下,去瓦爾比市政廳提供給低收入家庭的小屋住幾天。婕西•奎恩和她女兒對那地方已經很熟悉了,今年夏天就在那裏度了一周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