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原本緊繃的麵容漸漸舒展開,看向朱高熾的目光也多了些許柔和。
“接著說。”
朱高熾心頭一喜,看來剛才的策略已經足夠吸引朱元璋,如此一來離自個兒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先安撫災民,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解決救災問題。同時北邊韃靼可以采取先安撫後剿滅的政策,如此一來我大明朝就可保天下太平。“
朱高熾索性也不藏著掖著一次性說個痛快也好。
“夠了.......”秦始皇略顯急切的聲音從朱高熾耳邊響過,“難道你不怕引起明太祖的猜忌嗎?當心小命不保。”
可此時的朱高熾慷慨激、娓娓道來。見不得朱允炆唯唯諾諾的樣子,想起他從朱元璋手上接過處在上升期的大明,心裏隱隱作痛。
在帝師黃子澄等人的唆使挑撥之下,魯莽削藩,重用文人,結果逼反藩王,最後被迫退皇位、隱行蹤。
後人都道是朱允炆哀之,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正是如此舉措間接消耗了大明王朝的國力,是土木堡之變的誘因。
盡管朱棣繼位後極力挽救,可是大明王朝終究失去進取之心,如同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這風雨飄搖的歲月顫顫巍巍盤履二百多年。
“好!”
朱元璋很少如此開懷大笑,甚至不經意間收起帝王之威嚴。
“殿下不過是紙上談兵,莫要成為第二個趙括。”
藍玉犀銳的眼神從朱高熾的臉龐一掃而過,絲毫未將朱元璋臉上的陰霾放在眼裏。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豈會是殿下口中的誇誇其談?”
此話一出,大殿上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在場的大臣紛紛將頭埋得低低的,生怕這個時候被注意到,幾個和藍玉交好的淮西集團的將領也紛紛替他捏著一把汗。
胡惟庸、楊憲、李善長等人血粼粼的例子曆曆在目,難道大明王朝又一次要經曆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