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南中之地,也就是諸葛亮完成著名的“七擒孟獲”所討伐的地方,南中在曆史上指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國時期,南中成為蜀漢的一部分。
我們以今人的視角,會發現南中的麵積絕對不小。南中在曆史上指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區,在大渡河以南。漢朝之時,統治者就對南中進行了管理,設置了郡。公元69年,漢明帝置永昌郡之後,南中地區就已經有了五個郡——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
到了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征討南中,平定南方後,諸葛亮再次對南中區劃進行細分,以圖削弱其地方勢力。他改益州為建寧,分建寧、越嶲置雲南郡。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南中七郡就此形成: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
但是蜀國對於這裏的實際控製力比較有限。
225年秋,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班師。他這次軍事行動的成果絕對是矚目的,南中蠻族的一萬多壯男被編入軍隊,部分地區乖乖上繳金銀丹漆、戰馬耕牛。因為”七擒孟獲“的故事深入人心,很多人認為諸葛亮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南中問題。《襄陽記》更是說:”自是終亮之世,夷不複反。“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實際上,諸葛亮的部隊剛走,不屬於孟獲控製下的南蠻就叛亂,殺了蜀漢守將。幸虧建寧土豪李恢出馬,平定了叛亂。
雍闓叛亂時,永昌郡有兩個**,呂凱、王伉,堅決支持蜀漢。諸葛亮大力表彰了他們的英勇行為,封呂凱為雲南太守,王伉為永昌太守。可是,諸葛亮的軍隊一離開,呂凱就被南蠻殺死了,八成就死在前麵提到的叛亂中。
233年,諸葛亮去世的前一年,南蠻又反了,帶頭的叫劉胄。當時的庲降都督張翼搞不定,諸葛亮派出馬忠、張嶷,把劉胄幹死。